Discover钱钱品牌局Vol.122 对话桥中创始人黄蔚:服务设计战略升维 如何重塑企业竞争力?| 串台创+TALK
Vol.122 对话桥中创始人黄蔚:服务设计战略升维 如何重塑企业竞争力?| 串台创+TALK

Vol.122 对话桥中创始人黄蔚:服务设计战略升维 如何重塑企业竞争力?| 串台创+TALK

Update: 2025-09-21
Share

Description

在当今商业环境中,“服务设计”正成为企业创新和品牌增长的关键方法论,而将这一理念引入中国并推动其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,正是桥中创始人黄蔚。本期播客,深度访谈桥中创始人黄蔚,分享她不寻常的职业旅程,揭示服务设计背后的思维逻辑,以及她对未来服务设计升级的前瞻性思考。


SHOWNOTES

1:13  极限运动与创业有相似心理过程,整个过程需要勇气、选择与享受。

7:11   工业设计者转型创业,从“射击能手”到“勇敢妈妈”。

9:12   从海尔设计追求更广阔天地,脱离舒适圈来到上海。

15:28   裸辞创业,从张江到恒隆广场。

20:01   服务设计是基于洞察的创新在产品改进中的应用,跨行业合作创造新价值。

21:28   服务是产品的延伸,同时是产品新的价值创造的来源。

23:08   设计理念融入酒吧经营,证明服务设计在小创业中的应用价值。

28:16   服务设计需以用户为中心,通过共创、整体性和迭代,实现服务创新。

33:48   在AI时代,AI是过去推导到现在,而服务设计是从现在去推导未来 。

37:09  人工智能是表面观察,服务设计是基于底层的深度理解是。

40:38    十好服务原则强调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,指出企业在追求好服务时要重视落地。

45:52   企业通过服务设计与战略结合,能在现有市场找到自身定位。

54:49    桥中洞察新世代人群需求,推动服务创新。

58:56   桥中还提供企业提升服务意识的培训与咨询服务。

1:01:48   服务设计教育很重要,中国多所高校已开设服务设计课程。

从蹦极到创业:不设限的人生轨迹

“我是黄蔚,桥中创始人,全球服务设计联盟上海主席。”黄蔚的自我介绍总是从多重身份开始,“我还是两个混血宝宝的妈妈,一个跨文化的家庭。全球跑了几十个国家,也是一个跨文化的使者。”这种多元背景或许正是她能够打破行业界限、开创服务设计新天地的重要基础。

黄蔚的职业起点是典型的工科路径——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,这所被称为“国防七子”之一的院校赋予了她严谨的系统思维。“在南理工,我给自己另外一个标签就是‘杀手’。”她笑着解释这个令人意外的称号,“军训打靶全连第二名,后来到美国跟我先生打手枪,他也打不过我,我甚至还把德国当过两年兵的人也给打败了。”这种精准和专注的特质,后来也体现在她对服务设计方法论的精益求精上。

从海尔到GE的职业生涯看似顺遂,却暗含着她不断突破舒适圈的决心。1998年加入海尔时,海尔设计部门只有十几个人,如今已发展到300人规模。黄蔚在海尔获得了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,25项专利见证了她的专业能力,但内心的探索欲驱使她离开这个“人人羡慕的岗位”。

从海尔裸辞后,黄蔚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职业转折——在没有招聘岗位的情况下,主动为自己“创造”了一个GE的工作机会。“工作岗位是我‘创造’的,所有的可能性都是自己给的。”她回忆道,通过一张偶然保留的名片,她联系到了GE塑料业务部门的人,最终与业务部门总裁面谈一小时,成功进入GE。

然而,在GE工作两年后,黄蔚再次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——裸辞。2003年,她在上海恒隆广场租了一个仅14平方米的共享办公室,创立了桥中,开始了创业之旅。“你选择创业的过程,其实就是蹦极站在台上的过程。”黄蔚用她钟爱的极限运动比喻创业心态,“站在台上的犹豫不决,跳下去时的尖叫与恐惧,触底后的反弹与喜悦,以及随后起起落落的过程,这就是创业的全部。”

“人的见识和创造力来自于你走过的路,见过的人。”黄蔚这样解释自己多元的兴趣与经历。她曾在夏威夷完成跳伞,在尼泊尔带着8岁的孩子完成人生第一次蹦极,幼儿园时就教会孩子们骑行几十公里。这些常人眼中的“极限挑战”,对黄蔚而言却是生活的常态。

从产品到服务:重新定义设计的边界

桥中创立初期,黄蔚并未预见到服务设计将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。第一个项目来自香港设计中心,请她做中国营商调查,这成为她市场摸底的契机。早期项目主要集中在为丰田、三星等企业做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调查,以调整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。

“我认为设计不应该是美丑,而应该有更多的洞察。”黄蔚指出当时市场调研与产品设计之间的脱节,“大部分调研公司都是给甲方一个报告,但至于甲方怎么用不知道,但我们更讲究Insight Based Innovation(基于洞察的创新)。”这种将用户洞察直接转化为产品改进的能力,成为桥中早期区别于传统调研和咨询公司的核心优势。

2007年左右,黄蔚接触到了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“产品服务与系统设计”(Product, service and system design)专业概念,这一发现如同醍醐灌顶。“产品就是服务,服务是产品的延伸,同时也可能是产品的取代,或者是新的价值创造的来源。”她开始意识到,设计的范畴远不止物理产品,服务体验和整个生态系统同样需要精心设计。

为了向市场证明服务设计的价值,黄蔚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措——自己开设了一家比利时啤酒吧。“你跟所有的人说不通服务设计的时候,那你自己干一个试试看呀?”这家拥有100多种进口啤酒的酒吧成为服务设计的实体“demo”,展示了如何将设计思维应用于实际服务场景中。

酒吧经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,最终在开到第五家店时,卖给了百威英博。黄蔚坦言,这次创业经历不仅验证了服务设计的实践价值,也为她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。

随着对服务设计理解的深入,黄蔚开始系统化这一方法论,将其归纳为五个核心: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、共创、整体性、组织设计和迭代。这五个维度构成了服务设计的完整闭环,从洞察到实施,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体系。

战略设计与服务创新:企业持续增长的新引擎

在黄蔚看来,战略设计与服务创新密不可分。她最喜欢的一个战略定义是:“在哪里打,怎么赢。”这种简洁有力的表述反映了战略的核心——选择战场并确立优势。

耀出行的案例生动展示了服务设计如何助力企业战略落地。这家由梅赛德斯-奔驰和吉利合资成立的豪华车出行公司,面对滴滴豪华车已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挑战,通过服务设计找到了差异化突破口。

传统出行服务的计费逻辑是从A点到B点,而耀出行创新性地推出场景化服务产品,如“孕妈专车”,不是按单次行程而是按五次孕检套餐收费,提供包括孕妇专用物品和女性陪检服务在内的完整体验。“当老公没时间陪老婆去孕检,他的愧疚之心,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被触动了之后,就会更愿意支付这个溢价”,黄蔚精准地把握了这一情感价值点。

同样,还有耀出行推出的“儿童接送服务”,针对高端家庭的定制化需求,提供包括课后活动安排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。这些服务设计使耀出行在滴滴主导的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,并创造了更高溢价。

黄蔚指出,耀出行的成功关键在于三点:首先是“在哪里打”——选择高端场景化出行这一细分市场;其次是“怎么赢”——通过深度用户洞察设计差异化服务;最后是执行能力——作为自有司机平台,耀出行比滴滴等聚合平台更能保证服务一致性。这一案例展示了服务设计如何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义市场竞争维度,而不仅是局部的体验优化。

服务设计的战略价值在当前商业环境下愈发凸显。黄蔚观察到:“地产企业以前卖房子就好了,能赚大钱,可是现在所有的地产公司都在去做服务。”这种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浪潮中,服务设计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论支持。服务设计目前主要是“头部玩家的游戏”,这些企业要持续领跑,不可能靠价格竞争,而服务创新成为差异化的重要手段。

好服务的十大原则: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思考

在中国企业纷纷追求“好服务”的背景下,黄蔚提炼出了“好服务的十大原则”,为这一模糊概念提供了清晰的评估框架。这十大原则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,也为中小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。

“好服务,理解用户习惯;好服务,管理用户预期;好服务,容易触达用户;好服务,包容多元用户;好服务,清晰传递价值;好服务,保持服务一致;好服务,把握服务节奏;好服务,把事落到实处;好服务,鼓励人人有责;好服务,适当使用减法。”黄蔚总结道。

这些原则源于对大量服务案例的深入分析,包括对胖东来、海底捞等知名服务标杆的研究。黄蔚发现,许多企业去胖东来“研学”,却难以复制其成功。“去胖东来研学,少则几百,多则几千,但是他们回去做了之后发现,还是抄不来。”她指出,好服务的核心不在于表面行为,而在于背后的原则和理念。

“把事落到实处”尤其值得中国企业重视。黄蔚举了一个超市婴儿推车的例子:企业将“提供婴儿推车”作为服务亮点宣传,但实际上却因担心折损而将它们藏起来,顾客根本看不到。这种“口号与行动分离”的现象在中国企业十分常见,服务只停留在宣传层面,未能真正落地,自然无法创造价值。

“好服务不只是idea,你要真的落下去。”黄蔚强调。服务设计不仅需要好的创意,更需要系统的实施能力和持续优化的机制,这正是许多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的关键环节。

黄蔚的服务设计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,在于它既有系统性的理论框架,又保持了实践导向的灵活性。她将自己的方法论形容为“工科女”的思维特点——“啥事我都要去想逻辑和原则”。这种将严谨方法论与商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,使桥中的服务设计不同于学术机构的理论研究,也区别于传统咨询公司的模板化方案,成为真正能推动企业变革的实用智慧。

对于想要提升服务能力的企业,黄蔚给出了三点简洁建议:“第一,以人作为出发点,而不要是KPI或者是赚钱作为出发点;第二,跟你的客户一起共创,而不要老板拍脑袋;第三,用原型思维做迭代测试,而非直接投放市场。”

AI时代的服务设计:人文关怀与科技效率的平衡
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,服务设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。黄蔚对此有着深刻的思考,她甚至专门做了一个系统的对比分析,总结了人工智能与服务设计的区别。

“人工智能是基于过去推导到现在;而我们的服务设计,是从现在去推导未来。”黄蔚指出两者在时间维度上的根本差异。服务设计的价值在于创造未来可能性,而非仅仅优化现状。

在信息层次上,黄蔚用冰山比喻两者的区别,“人工智能是表面观察,它是基于大数据抓取出来的东西;而我们服务设计是基于底层的理解,是冰山之下AI没有看到的那些洞察。服务设计追求对用户深层次需求的理解,而非仅仅停留在行为表象。”

面对AI给出的“确定性答案”,服务设计保持开放态度。“人工智能是给确定性的答案,而我们给的答案是不确定的,因为我们给的是未来的可能性。”黄蔚认为这种对不确定性的包容,正是创新的必要条件。

在目标定位上,黄蔚认为,“人工智能是功利的,它讲究速赢,目的性非常明确,而服务设计讲究人文和关怀。”服务设计始终将人的需求和体验放在核心位置,而非单纯追求效率或利润。

黄蔚特别强调了两者在“同理”层面的差异,“人工智能只能对你表示同情,而我们的服务设计领域,讲究深度共情。”真正的服务设计需要深入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动机,这是当前AI难以企及的人类独特能力。

<感谢收听,欢迎订阅>

欢迎进入媒介360生态场域——你可以是会员、读者、共创者或合作方。我们期待与你一同成为AI+增强人类,360°创新增长成长。

媒介360旗下汇聚深度内容IP与前沿行业社群,致力于打造商业营销人与创新者的开放式连接平台,构建多元、深度、前瞻的行业生态。

8大战略系统——前瞻钱瞻、媒介360、钱钱品牌局、MSAI营销科学∞艺术、创+TALK、嗲学、AI元宇宙、媒介创新场——输送多元智慧,思想穿透增长!

� ​​加入会员

为你提供全面、敏捷的智库内容与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,详情请点击:媒介360会员权益全景

� ​​商务合作​​

欢迎品牌、机构与我们的生态合作,共同探索商业未来!邮件联系:rossi.wong@m360.cn

� ​​用户共创​​

如果您发现值得深挖的商业现象、营销案例或增长趋势,欢迎投稿,您的观点可能成为下一期主题!

� ​​版权声明​​

本平台所有内容版权归媒介360所有,未经许可严禁用于AI模型训练或商业转载。

———

喜欢我们的内容?欢迎推荐给同道者,共创商业与创新的无限可能!

Comments 
In Channel
loading
00:00
00:00
x

0.5x

0.8x

1.0x

1.25x

1.5x

2.0x

3.0x

Sleep Timer

Off

End of Episode

5 Minutes

10 Minutes

15 Minutes

30 Minutes

45 Minutes

60 Minutes

120 Minutes

Vol.122 对话桥中创始人黄蔚:服务设计战略升维 如何重塑企业竞争力?| 串台创+TALK

Vol.122 对话桥中创始人黄蔚:服务设计战略升维 如何重塑企业竞争力?| 串台创+TALK